
葡萄科技COO▲林泰君。葡萄科技供图
孩子爱玩iPad和游戏,一直是很多家长头痛的事情。不过,一家名为“葡萄科技”的创业公司推出的玩具和游戏,则改变了一些家长对iPad的态度。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葡萄科技创始人之一、COO林泰君,和记者分享了如何用科技的力量影响孩子生活方式的愿景。
一种前所未有的玩具形态
一套传统七巧板,因为一台iPad和一个APP,变成了对孩子吸引力更大的高科技玩具。在记者体验了这个名为“淘淘向右走”的玩具之后,才理解为什么有追捧者在网上称葡萄科技的产品为“划时代的玩具”。一套七巧板,通过一个光学元件和iPad上的摄像头,就能和一个APP互动起来,孩子们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复杂的图形,能够完成iPad上一个个关卡,就像在电子游戏中一路过关一样。
在葡萄科技玩具产品中,不乏颠覆人们对玩具想象的东西。“奇妙电路”,可以让孩子通过对代表着电池、电阻、开关、电器等零部件的动手拼接,组成不同的电路设计,同样完成iPad上的一个个难题;“Hello编程”,则将孩子动手能力和电脑编程的入门、普及结合起来,在游戏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林泰君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对iPad上的游戏感兴趣,是因为里面的内容是有互动的。就拿七巧板来说,传统的七巧板有的很难,孩子们遇到困难如果反复操作都无法完成,难免会气馁。但是加入了iPad互动之后就不一样了,每完成一关会有激励,或者三颗星或者四颗星,这会让孩子们动力更足,同时,碰到困难还会有提示,APP上的演示无疑更加直观生动,孩子们对七巧板的理解也会深得多。
葡萄科技还发布了自己的硬件,儿童专属机器人电脑产品PaiBot和儿童成长手环PaiBand。除了玩具,它进入了更广阔的儿童产品市场。
迎合互联网一代的教育转变
在创办葡萄科技之前,林泰君和另外一个创始人朱伟松(葡萄科技CEO)都有着丰富的互联网创业经验,他们两人都是研发技术背景出身。林泰君最初在游戏公司51.com做研发,负责过盛大的大数据业务,之后自己创业做过广告,也做过跨境电商;朱伟松则是A股上市公司游族网络的创始人之一。
2014年初,相识多年的林泰君和朱伟松在一起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些什么,两个同龄且同样是两个孩子父亲的80后,得出一个判断。他们认为,70后、80后已经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批人受教育程度更高,视野更加国际化,当这代人当了家长之后,教育和培养孩子肯定会发生一个大的变化。他们决定迎合这种趋势,把创业方向切入到和儿童相关的方向上去。
确定了大的方向,林泰君他们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玩具是刚需的,而现在市面上的玩具又都比较“LOW”,因此他们把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定位在了做儿童玩具上。与其他的玩具制造商不同,葡萄科技的灵魂是“科技感”。“我们做儿童玩具,一定要有科技感,要做素养培育方面的产品。”
除了做产品,葡萄科技还有看起来很宏伟的目标。“葡萄科技希望顺应科技生活的趋势,运用世界前沿技术把想象变成现实,带领孩子探索无尽的未知领域,守护孩子源源不断的好奇心。”林泰君说。
APP游戏缺点可规避
葡萄科技的产品,因为与iPad和APP的紧密结合,很容易让一些家长产生担忧,在家长看来,小孩子玩iPad百害而无一利,很多家长就干过绞尽脑汁藏iPad的事情。
林泰君认为,小孩子玩iPad确实有一些弊端,但这些弊端都可以通过技术方式尽量加以规避。例如对视力的影响,其很快要推出的儿童智能电脑,就做了多方面视力保护的设置,如距离过近时屏幕自动扭转,同时加以语音智能提醒,内置过滤蓝光的芯片等等;沉迷、内容控制等,也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趋势的潮流是不可逆的。”林泰君说,“现在的孩子不可能再回到我们小时候那样,玩玩卡片,推推铁圈,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在现在的时代环境下,科技产品已经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要考虑怎么去适应这种趋势,要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
虽然产品上市时间不长,但是林泰君表示,葡萄科技创新的玩具形态已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可。“一些从事教育、互联网行业的家长,对我们的玩具接受程度很高,很多家长甚至买回去和孩子一起玩。这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亲子互动。”
当然这些家长接受葡萄科技的产品,很大原因是看中其对孩子素质教育的提升。林泰君强调,玩具的前提首要还是“好玩”,“孩子是不管什么教育作用的,能吸引他们玩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要好玩。”“这也正是做玩具难的地方,好的玩具既要让孩子爱玩,又要让家长放心,不容易做到”。为此葡萄科技专门进行了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
不依赖于融资的创业团队
创始人都有着成功的创业经验,这让葡萄科技的创业之路和其他很多初创团队很不一样。
首要的不同就是资金上的独立。葡萄科技从创立到现在,完全依靠创始人的自有资金,这有别于当下很多创业公司依赖风投输血过活的局面。而且林泰君表示,葡萄科技短期内没有融资的计划,简单地说就是这家公司现在不差钱。“我们和很多初创团队的视角不一样,我们考虑的首先是怎么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用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战略把这个事做好,而不是资金的问题。”同时他也补充道,葡萄科技将来有可能进行一两轮战略性的融资,前提是对方要和葡萄的想法深度契合。
葡萄科技的第二个不同之处,是在创业之初就设立好了全盘的布局和长远的安排。葡萄科技的创始人因为都有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因此从一开始就从完整企业规划的方向来做,内部架构清晰、分工明确,创始人只确定儿童科技这个大方向,具体的产品都是由制作人团队来设计完成的,确保专业性。
同时,从开始,葡萄就形成了旗下三块业务同步发展,一是科技公司,专注做产品,收入主要依靠卖产品;二是动画公司,和科技公司通过IP形象进行关联;三是投资公司,对相关领域进行投资。“从创业开始,要怎么布局,怎么规划我们已经想明白了。”林泰君说。
◎对话
“我不担心巨头的冲击”
京华时报:葡萄科技的玩具产品都很有创意,如何来保持这种产品上的创新性?
林泰君:我们内部产品的研发流程非常严谨,我们有五个制作人团队,还有一个庞大的创意库。首先制作人团队会审议这些创意是否和我们公司的大方向一致,然后选择合适的创意去做方案,再经过一系列的评审,然后还要和用户以及经销商进行沟通,最终来确定这个项目是否会立项。这一整套的流程保证了我们产品的水准。
京华时报:葡萄科技的产品模式和方向是产品原创还是有国内国外的先例借鉴?
林泰君:在美国,早期有人在探索这一类的产品,但是没有人做成像我们一样丰富的产品线。在一些市场方向上,我们也是独特的,例如我们要推出儿童手环,之前其他厂商大多数都在做儿童手表,把定位、通话作为首要功能,而我们的产品就是以儿童运动检测为主要功能。
京华时报:会不会担心其他人跟风进入?比如BAT这样的巨头?
林泰君:我个人非常欢迎更多的人进入,特别是BAT这样的公司。市场需要用户认知,就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做出更多的产品,这样消费者才能知道科技在孩子生活
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不担心巨头的冲击,因为我百分之百的精力都集中在给孩子做产品上,但是BAT不可能,连百分之一的精力都做不到。
京华时报: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产品创意被他人模仿?
林泰君:这个我们内部也有很多讨论,其实是不太担心的。我们的产品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不是轻易能被人模仿的。就算有人能抄走我们的硬件设计,但是在软件端,在图形图像识别、人工智能、APP设计上,我们都有很大的领先优势,这个是不容易被抄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