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厂家:玖龙产品名称:2344类型:不脱墨产地:7041质量等级:3618生产执行质量标准:9511用途:9888外观:7607水分含量:4453%白度:1064滤水度:1147粘度:2197Pa*s砷(以As计):7877mg/Kg重金属含量(以Pb计):2538mg/Kg贮存注意事项:5818包装规格:3330t有效期:9853
废旧电池应该怎么处理
一些市民了解到废旧电池对环境有污染后,将家中用过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可令其头疼的是,回收的废旧电池不知如何处理?
居民:废旧电池何处去?
市民李女士是一位热爱环保的人士,几年前,看到有关报道称: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壤失去利用价值,有毒物质还会进入人体内损坏神经系统等,甚至可以致癌。因担心污染环境,李女士把家里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统一存放,如手机电池、钟表、遥控器以及孩子玩具上的纽扣电池。一年下来,李女士收集了10多节一次性的干电池。
为了处置自己收集的废旧电池,李女士找了很多部门后均表示没有负责废旧电池回收的,废品收购点也不要。李女士说,为了尽量减少环境污染,将手机的手机电池送到了一些二手手机回收处,可其它的废旧电池却没法处理。
环保:废旧电池分类对待
对于废旧电池的处置问题,我市环保部门邱科长告诉记者,2003年,我国发布的《废旧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已明确指出,废旧电池的收集重点是废弃的可充电电池和扣式一次性电池,在目前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条件下,不鼓励集中收集已达到国家低汞或无汞要求的废旧一次性电池。
邱科长表示,目前,要求销售的电池都必须是无汞的或者含有微量的汞,汞含量只有电池总量的1‰,在市场上销售的普通5号、7号电池都已达到低汞、无汞化标准,上面通常标有“无汞环保”的字样,能够自然降解,零散处置对环境一般不会有危害。无汞电池随生活垃圾投放后,在随生活垃圾填埋后,电池里的重金属进入填埋场渗液数量非常小,废旧只占生活垃圾的很小一部分,垃圾处理厂还有各种防渗漏等设施,并不构成污染。这种处理废旧电池的方式反而比集中将废旧电池聚集起来的污染小很多。对于环境污染大的充电电池及蓄电池,目前,也有一些个体单位进行回收,然后进行拆拣,可以进行再利用,从中获得回收效益。
浅谈白色污染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白色垃圾,比如说:塑料饭盒、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如果烧了这些白色垃圾就会产生毒气,也会污染我们环境
那下面我们就由上海废塑料回收厂家来浅谈有关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第一、侵略土地过多。塑料类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一般可达100—200年。
第二、污染空气。塑料、纸屑和粉尘随风飞扬。
第三、污染水体。河、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水面上方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因其绞在消化道中无法消化而活活饿死。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废塑料回收再生料技术
世界合成树脂的产量已达2亿t ,大量消费后塑料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当今地球环境保护的热点。目前,消费后塑料的处理有下述几种途径:1填埋:2焚烧:3堆肥化;4回收再生;5采用降解塑料。
塑料回收再生方法
塑料回收后再生方法有:熔融再生,热裂解,能量回收,回收化工原料及其他等方法。
(1) 熔融再生熔融再生是将废旧塑料重新加热塑化而加以利用的方法。从废旧塑料的来源分,此法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由树脂厂,加工厂的边角料回收的清洁废塑料的回收;二是经过使用后混杂在一起的各种塑料制品的回收再生。前者称单纯再生,可制得性能较好的塑料制品;后者称复合再生,一般只能制备性能要求相对较差的塑料制品,且回收再生过程较为复杂。
(2) 热裂解 热裂解方法是将挑选过的废旧塑料经热裂解制得燃烧料油,燃料气的方法。
(3) 能量回收 能量回收是利用废旧塑料燃烧时所产生热量的方法。
(4) 回收化工原料,一些品种的塑料,加了聚氨酯可通过水解获得合成时的原料单体。这是一种利用化学分解废旧塑料变成化工原料进行回收的方法。
(5) 其他,除了上述废旧塑料的回收方法外,还有各种利用废旧塑料的方法,如将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粉碎后混入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通气性和排水性,或作为填料同水泥混合制成轻质混凝土,或加入粘合剂压制成垫子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