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盛鼎货号:100mm规格:5号/DL式样:中式信封加工定制:是加印logo:可以材质:纸颜色:可定制100mm:200MM200mm:300MM300mm:400MM400mm:500MM500mm:600MM纸张质量好,价格实惠。出货速度超级快的。
1、点数低----方便客户,服务客户,这就是我们优势。
2、专注于票等,我们专注于票信封印刷、彩色单页等,试图把各项制作服务做的更好。
3、提供加急资料,最快2个小时,完全满足客户加急的需要。
4、每天,专业人员都在线,在线接收文件,在线核实文件。
5、全国顺丰快递,3天左右就送到。大约60%的客户第3天下午送到,最迟第4天下班前送到)
6、多种纸张选择:300克超白铜版纸、雪白卡、莱尼、刚古、丽芙、冰白、针孔、芸宣、蛋壳、典雅等30余种特种纸,让您的名片尽显高档。
7、支持验证后结算。我们很多老客户都是验证后结算,这样双方方便,不用每次都担心。欢迎量大客户,欢迎。
信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当时,文书和书信大???都是刻写在木板和竹简上,为了保护书信完整无损,就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夹在文书简牍的外面。木板上还刻有三道线槽,用绳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黏土并加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魏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书信材料逐渐由木质演化为纸质。信封改为由两片厚蓝纸制成,但两边还画有鲤鱼图,自然不再用泥封了。
直到盛唐时期,中国人仍在仿制鲤鱼形信封。所以,中国古代又把信封称为“双鲤”、“鳞鸿”。
世界上最早的纸信封是英国发明的。1820年,英国商人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很多女士喜欢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他人偷看。他灵机一动,便趁机设计了一些纸袋,用来将信件装起来,而不被人看到。而且这之后,信封竟然为英国当局所承认,这批信封就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纸质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制造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作为一种新的邮政产品为全球采纳。
信封在我国出现很早,《战国策?齐策》 曾记载说厂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后问使者 日:“岁亦无恙耳阶民亦无耳阶。”
“书未发”,即书信未启封,也就是说当时已有
了信封。但当时信封的形状,由于缺乏记载, 现在已不得而知了。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 窟行》说:“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
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的“双鲤鱼”,就是汉 代时的信封了。至于烹鲤鱼,则是诗人用比 兴的手法,对拆书函的形象描绘,并非烹煮真 鲤鱼。这种信封,用两块鱼形木板做成,中间
夹着书信。解绳开函,便可看到用素帛写的 书信。这种鲤鱼形的信封沿袭很久,一直到 唐代还有仿制。
汉以后,信封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并产 生很多有关信封的故事。东晋的殷浩,是个
志大才疏、野心勃勃、一心想做官的人。他奉 命北伐,吃了个大败仗,被贬为庶人。后来阴 谋家桓温又想任用殷浩当尚书令,写信告诉 殷浩,殷浩高兴得忘乎所以。写好了回信,总
担心有谬误,把信笺装进信封又拿出来,拿出 来又装进去,这样装进去拿出,折腾了数十 遍。结果是愈慎重,愈出错,他竟把空信封寄 给了桓温,桓温勃然大怒,于是一场长官美梦
化为泡影。又如戏曲《尺素书》说宋真宗时, 洛阳刘元普富而好义,常接济四方贫士,远近 闻名。当时有个叫李逊的人,考中了进士,授 钱塘令,可是到任不满一个月,就大病不起,
此时他想到名闻天下围刘元普,但苦于与刘 素不相识,于是准备了一个空信封,封得牢牢 的,信封上写:“辱弟李逊书呈洛阳恩兄刘元 普亲拆。”然后把信封交付给妻子张氏和儿子
彦青,让他们去投奔刘元普,而刘元普根本就 不认识李逊,看见函面称呼却写得十分亲昵, 打开信封一看,里面竟无一字,于是茫然不知 道是怎么回事。片刻,他恍然大悟说:“我知 之矣。”马上叫他妻子王氏出见张氏母子。从 此张氏母子就生活在他家。一个空信封竟胜
过千言万语。
信封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当时,文书和书信大???都是刻写在木板和竹简上,为了保护书信完整无损,就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夹在文书简牍的外面。木板上还刻有三道线槽,用绳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线端或交叉处加以检木,封上黏土并加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魏晋以后至南北朝时期,书信材料逐渐由木质演化为纸质。信封改为由两片厚蓝纸制成,但两边还画有鲤鱼图,自然不再用泥封了。
直到盛唐时期,中国人仍在仿制鲤鱼形信封。所以,中国古代又把信封称为“双鲤”、“鳞鸿”。
世界上最早的纸信封是英国发明的。1820年,英国商人布鲁尔在海滨度假时,发现很多女士喜欢写信,但又怕信中内容被他人偷看。他灵机一动,便趁机设计了一些纸袋,用来将信件装起来,而不被人看到。而且这之后,信封竟然为英国当局所承认,这批信封就成了世界上第一批纸质信封。1844年,伦敦出现了制造信封的机器,从此纸质信封作为一种新的邮政产品为全球采纳。
信封在我国出现很早,《战国策?齐策》 曾记载说厂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
后问使者 日:“岁亦无恙耳阶民亦无耳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