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8年香港市场已有逾200只新股上市,募资总额超过2800亿港元,募资额高居全球榜首。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港股现象值得A股思考,港股多次荣登全球募集资金冠军,港股破发超80%,而且首日破发超40%,充分体现了自由市场的特点,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完美结合,风险共担,充分体现出买新股也是有风险的,并不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这样就保证了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输入的新增资产与原有资产的价格水平是相对均衡的,不至于发生非常大的偏离,对二级市场的冲击就相对有限。
香港二级市场投资者对新股的风险认知和老股是相同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也会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不会苛求高估值,承销商存在足够的包销风险,与上市公司商定的发行价格和上市价格就会相对合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大都非常谨慎,破发是家常便饭,这样新股并没有向二级市场输入泡沫,就解决了增量资产的质量问题。
反观A股市场,由于一些市场投资者存在对新股不切实际的幻想,新股与老股存在较大的价格差距,中介机构在现有机制下实际上并没有承担包销风险,上市公司首先按上限定价,上市之后,在炒新追新一族热捧中,一些次新股出现连续涨停板的疯狂,由此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输入大量泡沫,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消化,这也是目前A股市场的一大顽疾。
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A股市场就更具有吸引力。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次新股风险。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次新股的市场表现逐渐趋于理性。而至于什么时候才能够买次新股?笔者认为晾凉了才能买,什么时候才能晾凉?可以参考一下诸多次新股的走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