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信息科技

好莱坞暑期档票房大跳水,这是谁的锅?

来源:好奇心日报2019-01-02 20:57334

  2017 年,好莱坞的夏天和一年前一样难过——去年夏天,北美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平均票房从 2.83 亿美元下滑到 2.35 亿美元,降幅接近 17%。


 


  5 月初,华纳兄弟的《亚瑟王:圣剑传奇》赔了 1.5 亿美元,拉开了惨剧的序幕;环球意图开启怪物宇宙的《木乃伊》紧随其后,以 8000 万美元的票房惨淡收场,而它的成本是 1.25 亿;二十世纪福斯的《异形:契约》尽管有 1980 年代的经典系列打底,但首周票房也仅为 3600 万美元,北美票房未能回本;派拉蒙的《海滩游侠》和《变形金刚 5》双双惨败;索尼在八月完成接力,《表情包大电影》和《黑暗塔》沦为最新的群嘲对象。


 


  迪士尼在三部续集——《银河护卫队 2》、《汽车总动员 3》、《加勒比海盗 5》——的保驾护航下表现勉强平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汽车总动员 3》和《加勒比海盗 5》 都是整个系列里票房和口碑最低的那部。


 


  在制片厂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年的暑期档票房截止目前已经比去年下跌了 12.4%。而且,事情还会变得更糟糕的。业内预测,因为接下来的三周并没有大规模上映的重磅电影,因此在暑期结束后,这个跌幅可能会达到 15%。这将是好莱坞现代历史上最凄惨的夏天之一。


 




 


  一个让制片厂绝望的事实是,再也没有什么类型是能稳赚不赔的了。那些在往年夏天也许能够大杀四方的特效大片,往往只要靠说得过去的简单剧情、烧钱大场面和明星,就能在中庸的评论中回本。观众们多年的暑期观影习性似乎表明,他们对爆米花电影并没有太高要求。这种“随便看看”的娱乐态度,也是变形金刚们得以延续下去的基础。


 


  观众在今年第一次对这类电影说了不。4 月份的《速度与激情 8》似乎是个临界点。再往后,除了极具复古情怀的大女主电影《神奇女侠》外,传统型特效片都碰了钉子。


 


  观众拒绝的不仅仅是一种类型,更是制片厂对观众需求简单粗暴的解读,以及这种解读衍生出的敷衍模式——开发 IP 和创立宇宙,期间夹带着不可避免的重启、翻拍和卖情怀。


 


  无论是亚瑟王、恐龙战队、海滩游侠,还是表情包和黑暗塔,都希望借助观众熟知的元素让人产生亲切感和消费欲望。这种电影的诞生基于对观众喜好的预测,其本身却懒得花更多精力把角色塑造得真正可信讨喜。


 


  前几年漫改宇宙的崛起,曾一度让制片厂看到了对付创造力下降的办法:通过续集、前传、衍生,让电影们联系起来组成“宇宙”,让观众像看连续剧一样看电影,并不由自主地把“剧集”补齐。


 




“黑暗宇宙”刚开启就遭遇重击,未来变得不明确起来


 


  然而,光有“宇宙”的概念却没有吸引人的实质内容,这被证明是完全行不通的,观众并不想为 90 分钟的预告片买单。环球雄心勃勃的怪物宇宙计划想以《木乃伊》开场,结果未起航就遭遇阻击。巨星也无法拯救这部毫不精彩的电影,你甚至可以说,汤姆·克鲁斯在某种程度上拖累了这个项目——为什么要用一张演了几十年动作片的熟脸,去开启一个新世界呢?一个毫无新意的“崭新”宇宙,它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


 


  人们的品位有了微妙的转向,内容和原创性再次成为了衡量电影质量、推动更多人前去观看的重要指标。看看今年上半年最有话题度的电影就知道了——《逃出绝命镇》,一部聚焦种族的非传统恐怖片。它是乔丹·皮尔完全原创的处女作,以 450 万美元的低成本收获了 1.75 亿美元的票房。暑期档的黑马《极盗车神》,是鬼才导演埃德加·赖特原创的一部节奏感极强的“歌单”电影,尽管分级为 R,预算刚过 3000 万,却也收获了 1 亿的本土票房。诺兰的《敦刻尔克》因题材所限票房不及此前的《星际穿越》,但是截至目前 1.57 亿美元的本土成绩仍然跻身二战电影第四。


 




极盗车神


 


  在对原创性表示支持的同时,一批服务于白人男性以外的电影,也让观众们有了更多选择。《逃出绝命镇》、《神奇女侠》和《嗨翻姐妹行》的成功,证明了观众并不讨厌“多样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过去被视为票房保证的“阿汤哥”、约翰尼·德普等,地位都不再如从前。


 


  另一个让制片厂头疼的要素大概是烂番茄。在 2016 年 2 月被顶级售票网站 Fandango (康卡斯特旗下 NBCUniversal 的一个部门)收购后,烂番茄对电影票房的影响力前所未有的巨大。原因很简单:Fandango 自那时起就开始在每一部电影的售票页面贴上烂番茄新鲜度。随后效仿的是最大院线连锁 AMC。不过他们如今只会显示“新鲜”的评分,即 60% 以上。


 


  这显然对购票者做出决定造成了更显著的影响。近来,美国国家调研机构的一项调查显示,10 个人里有 7 个人声称,如果一部电影的烂番茄新鲜度在 0-25 之间,他们便不太可能去看这部电影。


 


  更易受影响的是千禧一代。社交网络调查公司 Fizzology 证实了这点:烂番茄对 25 岁以下的观众影响程度最深。其实也挺容易理解——这部分习惯于网购电影票的观众最可能接触到最新评分,而作为暑期档的核心观众,他们也更关注影片动态,并会积极参与社交网络的讨论,通过分享将评分扩散。同时,他们的观点似乎也更易被影评人和同龄人左右,乐意趋向流行的、受众人喜爱的电影。


 


  2015 年二十世纪福斯委托的一份报告就清楚地预言了这点,“烂番茄和快速曝光的评论只会越来越强大,很多千禧一代和 X 一代,每一次购买行为都在线上发生,当他们成熟起来并占据了观众主体时,这种行为是不太可能改变了。”


 


  大片扎堆的情况下,烂番茄效应在今夏迎来了一个爆发。从《加勒比海盗 5》 到《新木乃伊》再到《黑暗塔》,接连落马的当红商业片无数,并引发了媒体一轮又一轮“为什么”的质疑。一个绿色的烂番茄,往往代表着电影的票房增长会在第二周戛然而止,随之如泡沫般破碎的还有话题度。


 


  “我们观察到,整个观众群体几个月内都会集中讨论某些电影,但是突然之间,就在烂番茄分数出炉后,这些对话便消失了。人们把这个分数作为通过/不及格的标签。” Fizziology 的主席 Ben Carlson 指出。


 




 


  制片厂因而对烂番茄紧张不已。他们“恐惧甚至是唾弃”这个评分网站,并列举出了种种理由。“你看看那 140 多个烂番茄的评论家,他们中有很多男人,很多白人,很多 40 岁以上的人。一个 17 岁的小姑娘靠这个来决定自己要不要看一部电影?我并不觉得这能反映观众的品位。” C-suite 工作室的一位高管说道。


 


  灰头土脸的派拉蒙也有话要说。全球市场营销主席梅根·科里根称,自己并非反对影评人,也不是反烂番茄,只是烂番茄的分数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它们不再是关于电影的评论了,而是关于负评的评论。”


 


  一个更为理性的声音是,烂番茄的做法有点粗暴。它将影评人的长篇深度分析转化成了一个分数,并只摘取出一句话作为总结。如果不点进每一篇长评,用户便损失了那些细节,也感受不到电影的全貌。


 


  制片厂阻击烂番茄的做法并没有太多,当下唯一行之有效的,可能就是越来越晚地开放电影评分。华纳习得了《超人大战蝙蝠侠》的教训,5 月 31 日才准许 6 月 2 日上映的《神奇女侠》开分,好在,这次 97% 的开局被证明是个好兆头。最为典型的“抢救”案例是《表情包大电影》:它在 7 月 28 日首映,但索尼直到 27 日中午才释出评分,在那时已经有大量观众预购了影票。这种操作让这部史无前例开局新鲜度为 0 的电影,仍然收获了 2450 万的周末票房。


 


  然而这是一个躲得了一时、躲不过一世的肤浅做法。截至目前,《表情包》只拿了 6600 万本土票房,一个在动画电影中极其罕见的糟糕成绩。推迟开放评分的做法,顶多只是拖延一下死期。


 


  摆在制片厂面前的另一个解决方案简单而直接。在经历了一个夏天的凉爽之后,他们也许会正视这个有点麻烦的选项了——用心拍一部好电影。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