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至22日,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深度行”首场活动在广州成功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在活动中介绍,我国目前已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个,部重点实验室187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25个。
本次活动以“对接合作,赋智惠企”为主题,聚焦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重点围绕中小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亟需的科技创新资源供给、成果转化落地、产业金融合作、技术需求对接等方面,设置了“深度行”活动启动会、制造业创新成果推广转化暨投融资路演、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产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论坛、“数字化转型升级与智能制造”论坛、“质量品牌助力专精特新发展之路”论坛等重点环节。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平台在本次活动中正式上线,该平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建设,是促进产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加速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重要载体,将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评价、推荐、服务、投资、交易”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文件,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个,部重点实验室187个,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125个,加强产业关键技术供给并推动向中小企业转移转化,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
当前中小企业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薄弱等难题。为加速构建成果常态化布局、供需精准化对接、服务体系化布局的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赋智中小企业,持续增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成果价值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相关负责人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企业需求牵引,丰富科技成果来源。要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需求,建设科技成果项目库,并推动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发挥好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机构的作用,做好项目评价。建立成果常态化筛选报送机制,扩大成果来源。加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增强智能技术的供给及推广。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步伐。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要强化政策统筹和协同,促进产学研、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形成工作合力。持续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活动,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订单式、联合式技术研发新模式,持续开展赋智“深度行”活动,建立常态化的对接机制,拓宽中小企业技术获取的渠道。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成果持续复制的良好生态。支持中小企业掌握更多“杀手锏”技术,加速中小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加快前沿领域和未来产业的布局。各地政府要积极支持科技成果赋智中小企业,构建成果产出、供需对接向中小企业转化,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产出更多成果的闭环机制。
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广东省及广州市等地方政府领导,院士、高层次专家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等出席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