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政策法规

面向科技前沿 聚焦芯片产业——“cuspea之家”论坛第三期云端开讲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2022-09-21 20:08571

9月18日下午,“cuspea之家”论坛第三期开讲。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主办,得到cuspea学者协会的大力支持,在蔻享学术直播平台直播,近5000人在线同时观看。cuspea学者、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垂林研究员,cuspea学者、芯片专家、科普作家、弦论中d-膜理论发现者之一戴瑾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教授、国家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毛志刚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唐豪副研究员等专家学者现身论坛,畅谈芯片风云。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政道图书馆执行馆长、ieee通信学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李新碗主持。

四十余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发起和组织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 china-u.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2020年,全球首家“cuspea之家”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李政道先生期望cuspea学者们能够通过交流合作,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帮助和机遇。为遵从李先生的期待,“cuspea之家”论坛自2020起开始举办,邀请cuspea学者围绕科技前沿问题进行研讨交流,论坛已成功举办三期。

芯片是科技时代的重要生产力。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虽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当前,由于美国《芯片和科技法案》、美国商务部对设计gaafet(全栅场效应晶体管)结构集成电路所必需的eda软件等技术实施新的出口管制、中国芯片产业增长速度放缓以及半导体股暴跌等原因,国内芯片产业将在内忧外患下进入拐点。危机中蕴含机遇,中国面对芯片这一“卡脖子”问题早做准备,加大芯片制造投资、政策扶持、引导科创企业在不同芯片产品赛道上向世界一流发起冲击。

三位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研究方向,就芯片这一热点分别带来专题讲座。戴瑾博士以《半导体芯片——从硅谷到中国》为题,分享了其畅销新书《芯片风云》的内容,通俗地概述了半导体产业70年来的发展历史,生动对比了同时期中国与世界在半导体芯片上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探讨了五层技术架构(软件网络、硬件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制设备与材料)方面的中美差异,娓娓道来,其风趣幽默的讲述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唐豪副研究员以《光量子计算芯片的发展历史与前景》为题,介绍了光量子计算芯片的发展历程与前沿发展方向,从隧穿效应(量子隧穿)到量子霸权,以及九章与神威计算方面的较量,由浅入深,并预测了这一新型计算机芯片在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电信网络、航空航天、材料科学、金融交易、石油化工等量子计算应用领域的广阔前景。

毛志刚教授以《小小芯片为什么被“卡脖子”》为题,他把一个小小芯片的诞生讲得非常清晰,用一本彩色图书的写作、印刷、装订形象描述芯片涉及的相关技术与工艺过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管制手段下,中国芯片产业当前在人员交流、设计工具、装备、原材料等方面面临的全方位“卡脖子”现状,提出中国如何进一步开放与国际化,需要用中国战略、中国方案来解题。发扬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文化优势,按部就班、全面布局,充分利用摩尔定律放缓的窗口期,在新型集成、非传统光刻、新基底(碳基、硅光)等方面寻找超车新机遇。并表示在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的同时,必须发展硬核技术才是成功突围的正确出路。

在圆桌会议环节王垂林研究员与嘉宾一起讨论芯片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此次论坛让听众加深了对芯片产业和国内芯片发展的,芯片技术的认识,期待能有更多的学子投身芯片产业。

本次论坛也是李政道图书馆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李政道图书馆是闵行区、上海市科普基地,承载着科普职责,一直致力于发挥学校和科学家丰富的科教资源,加大科普资源供给。通过举办“cuspea之家”论坛,将搭建起以cuspea学者为核心的高水平科研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围绕国家和社会所关心关注的科技创新、经济金融、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议题,邀请前沿专家带来科学讲座,聚拢高科技人才分享科学成果,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促进产学研融合创新。

作者:

刘音、刘珊

供稿单位:

图书馆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