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跑道本该是增强学生体质的场地,但近年来被曝光的“问题跑道”却成了损害孩子健康的“凶器”。
被业界俗称为“塑胶跑道新国标”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36246-2018,以下简称新国标)于11月1日正式实施。按照规定,今年11月1日后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必须执行新国标。
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新国标的实施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运动保驾护航。与旧国标相比,新国标有哪些变化?这份堪称“史上最严”的标准严在哪里?
旧标准有欠缺,难以有效管住“毒跑道”
2015年以来,由于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爆发多起“毒跑道”事件,教育部在叫停了塑胶跑道的新建和维修的同时,牵头修订塑胶跑道新国标。
201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排查结果显示,全国中小学共有塑胶跑道68792块,其中2014年后新建的18977块,已经铲除的93块。
在新国标实施前,中小学校塑胶跑道所参照的标准是2005年发布实施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T19851.11-2005)。这一标准中对跑道的外观和规格、标志线、平整度、厚度、坡度、物理机械性能及相应的检验方法均做了规定,在涉及安全卫生方面,提出的要求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此后,2012年5月1日实施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 14833-2011),对7项有害物质做出了限量规定。
但是,2005年起实施的旧国标颁布距今时间较长,对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规定有所欠缺,部分技术参数需根据现有检测手段的进步进行修正。另外,旧标准仅规定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未涵盖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铺设面层的设计、施工、环保和验收等内容。“毒跑道”中疑似毒性最高的“TDI”成分释放量,也不在当时的检测标准之列,问题跑道依然多次重现校园。
“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2017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再次公开指出,要“修订或者新建标准,对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建筑等方面分别制定标准。”
新国标为强制标准,18项有害物质被限量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罗振扬是新国标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介绍,新国标有两大特点,一是用强制性标准替代了原来的推荐性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属性;二是参照了包括欧盟儿童玩具标准在内的多种国内外相关检测标准,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大幅增加,并不断补充完善。
具体来说,与2005版塑胶跑道标准相比,新国标最大的变化便是标准从原来的GB/T(国家推荐标准)改为了GB(国家强制性标准)。这就意味着从进入市场的材料和完工后的场地的验收都有了强制标准。国标变成了“紧箍”,这对相关责任方能形成强制约束力。
同时,新国标中,将作出限量规定的有害物质由7项(其中4项为重金属)增加为18项,并细分为有害物质含量、有害物质释放量与气味三大类。如“现浇型和预制型面层成品中有害物质限量及气味要求”有害物质的释放量,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得高于5毫克/立方米,甲醛不得高于0.4毫克/立方米,二硫化碳不得高于7毫克/立方米,苯不得高于0.1毫克/立方米,气味等级不得高于3。
“此前国标对跑道面层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做了规定,但只是针对跑道面层的检测,新国标还要求对跑道释放空气作检测,这弥补了此前的标准空缺。”清华大学化学系基础分子科学中心博士生颜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新国标还对中小学校园塑胶跑道的取样要求、检验规则、判定规则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范。此外,校园人工草坪也首次纳入国标强制检测范围之内。
在采访中,一些学校老师和家长表示,新国标的出台给学校师生与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有助纾解大家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学校体育的绿色健康发展。
新国标明确责任,易于管理和后续追责
在以往“毒跑道”案例中,招标制度的缺失也是“毒跑道”顺利进入学校的主要原因。陈宝生曾对媒体表示,学校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谁喊价低、报价低,谁中标,不是按照标准来办,没有质量意识。
正如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标准化处处长党建伟所言,“毒跑道”事件频发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有效适用的标准、层层转包、施工质量监管缺失、恶意竞争低价中标、验收形同虚设等行业问题。
据全国体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施设备分技术委员会方面统计,2014年至2015年间,全国范围内新增了近3000家无资质的塑胶跑道原料小作坊。它们的产品占据了全国市场销量的半壁江山,但这些小作坊却缺乏监管,生产的劣质跑道进入校园后会流毒无穷。
“新国标中针对成品和原材料企业进行了责任区分,并提出了相关要求。”湖北省体育场馆建设协会会长陈凌介绍,即将实施的国家强制标准,要求原材料进场前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从而易于管理和后续追责。
对此,教育部要求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学校作为采购者、监督者、使用者的主体责任,着重遏制层层转包和低价中标行为,各地在招标采购中应直接面向施工企业,避免过多中间商的介入。对因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造成场地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而危害师生身体健康的,要依规依纪予以问责和严肃查处。
事实上,除了国家标准外,全国多地也已经制定了地方标准。例如,江苏省在国标基础上增加了环保检测指标及限量标准。在塑胶跑道成品、面层和底层弹性颗粒的环保指标中,增加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质量浓度、短链氯化石蜡、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多环芳烃有机挥发物等物质的限量标准。山东省则明确了塑胶跑道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的原材料及助剂的“正面清单”,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无溶剂施工”。
不过,陈凌认为,虽然国家标准已经出台,但落实起来还有难度,存在第三方检测机构数量不足、检测费用过高等问题,在跑道的设计、原材料、成品和施工等各个环节还需下力气抓落实。在采访中,业内专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实施规范,全面落实国家强制标准,如此能真正杜绝“毒跑道”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