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昨天在记者会后详细回答了中印边境冲突的来龙去脉。其中透露不少细节,包括是印度边防部队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请问印度越线大搞基础设施,意图是什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 赵干城: 那么印度在这方面大兴土木,它给出的理由是他们在中印边境地区,印度所控制的这一块,它的这些原有的设施是不符应用,那么到底是不符什么应用呢?我觉得它讲的主要是军事上的应用,比如说它修复的或者是恢复的、重建的这种机场,它有一个标准就是说是要能够起降印度从美国购入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我们也知道运输机是军事运输机,所以印度所谓不符应用主要指的是军事方面的能力建设。
那么它在中印边界地区做这样的工程建设,应当说明反映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就是印度对中国的防范之心日益上升。那么这个当然和印度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的时候达成的共识是相违背的,因为这种防范之心越深,实际就越会影响到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样一个非常重要共识的贯彻执行。那么印度这一次比如说在加勒万河谷,印度甚至它的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推进到中国控制的这一侧来了,当然是中国难以接受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印度这样大规模的推进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军事能力的建设,是非常不利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的。
直新闻: 印度总理莫迪19日召开大会,邀请全印各主要政党领袖共商中印边境冲突事件。其中有两个信息点,一是指出“无外方人员进入印方领土”,二是指出“基础设施和后勤改善使双方冲突概率增加”。您认为这透露出什么信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 赵干城: 这一次的全国各党派大会中讲的这几个要点,首先就反映了印度的最高层,也认同在这一次加勒万河谷所发生的剧烈的冲突,实际是印度的军队进入了中国控制的区域,也就是中国主张的主权领土的这一方,否则他不会说没有外国军队侵入到以印度的任何地方。那么既然是这样的话,这样的冲撞、这样的剧烈的摩擦是怎么发生?是在何处发生的呢?说明印度的官方也承认这一次的冲突是发生在中国控制的一方,那也就是印度的军队进入了中国控制的这一方,这是第一。
第二个,另外一个论点,就是说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导致双方之间接触的机会大大的增加,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呢?可见就是我刚才所讲到的,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区大规模的推进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出于一个对中国的防范的心理,而且实际上它也可能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野心,就是能多占就尽量的多占。那么在这种基础设施的推进的过程中,它就不可避免的会和中国的主张发生摩擦,发生分歧。
因为印度把它的公路修建到加勒万河谷,是通往一个哨所,那么我们也知道加勒万河谷是一个战略上比较敏感,而且是具有比较重要战略意义的一个地区。
那么在这个地方印度把它的基础设施的公式和它的哨所设置在这个地方,难免一定会遭到中方的强烈的反对。所以我个人觉得印度在这方面应该有所收敛,应当遵循两方领导人已经达成的相互信任的共识,以及构建一个发展的伙伴的这样一个基础,是去做一个加强的工作,而不是去做一个轻视的工作。那么这一次的冲突希望印度方面能够从中吸取教训,能够使双方的关系,特别是在边境地区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的这样一个共识上,重新回到一个正轨的道路上来。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周五通过视频会议举行了一次全党会议。
直新闻: 目前中印双方都显得相对克制,有意在外交和军事渠道来缓和局势。您怎么预估这件事情未来的走向?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印度问题专家 赵干城: 双方在冲突发生以后,都采取了相对来说比较克制的态度。
我们也观察到莫迪总理在昨天举行的全国各党派的会议上,他的讲话至少从印度媒体所报道出来的讲话中,他都基本没有提“中国”这个词,说明他还是持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谨慎的态度。
另外一点就是说双方领导人在过去的多次会晤中,提前达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共识,就是说双方如果发生矛盾和冲突的话,我们一定要诉诸于和平的方式。我个人觉得这是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所以,双方的部队,特别是印度方面的部队,他们应当对自己的人员应该实行一个有效的管束,特别是像军级领导之间达成的共识,印度方面的地方部队怎么可以不遵从,他们双方已经达成的共识,悍然把军队派入到中国控制的区域中来,而且他们把军队派过来以后还拆毁了中方已经搭起的帐篷,这种行动难免就会导致冲突越来越厉害。
所以我个人觉得通过这一次的冲突以后,我觉得双方继续追求一个用和平的方式来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这样一个决心,并没有变。所以从双方的高层领导以及双方的外交部,以及双方的军方发言人的种种表态来看,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的走向最终还是以和平的方式来达成一定的共识,使得双方能够在这个问题上采取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寻求一个解决的方案。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