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梦工厂迎来了第一任本土CEO朱承华
今年四月,环球收购梦工场动画的消息令业界震动,杰弗里·卡森伯格发告别信,新的格局拉开序幕,而在上海,梦工场动画与华人文化联合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合资公司东方梦工厂也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改变。五月,新的首席执行官朱承华走马上任,公司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本土CEO。在种种大背景之下,东方梦工厂的未来将如何发展?开拓中国市场有什么新计划?在《功夫熊猫3》之后,他们的重心将如何调整?时光网专访东方梦工厂CEO朱承华与东方梦工厂电影工作室负责人及首席创意官梅丽莎·科伯,听二位亲自解答这些疑问。
为《功夫熊猫》而生但不止步于《功夫熊猫》
持续用优质IP打造“常青树”品牌
2012年东方梦工厂成立的时候,就已经带着一个最大的使命:打造《功夫熊猫3》。作为东方梦工厂在《怪物史瑞克》之后最成功的IP,梦工场动画对这一系列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东方梦工厂直接落户上海,融入中国团队中国员工,考查中国风光民俗,又史无前例地开发出普通话和英文两种口型的版本……CEO朱承华也坦承,“东方梦工厂就是为了《功夫熊猫3》而生的”,这话说得没错。
今年年初,《功夫熊猫3》上映之后夺得了超过10亿的票房,成绩单交出来了,但东方梦工厂的使命就结束了吗?当然不会,《功夫熊猫3》的成就和意义当然也远不止票房账面上这十个亿。
朱承华表示:“从东方梦工厂的角度说,我们希望通过功夫熊猫在中国开启一个‘常青树’品牌, 这也是东方梦工厂商业策略的一部分,我们会继续开展功夫熊猫衍生业务,不局限于电影,还包括游戏、消费产品等,功夫熊猫会是东方梦工厂长期保持商业成功的一个因素。”
朱承华是东方梦工厂初创时期及管理团队的成员之一,之前担任东方梦工厂副总裁一职。他所建立的衍生业务部门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朱承华走马上任之后,或许很多人都以为东方梦工厂要开始大刀阔斧地开发后产品,在娱乐产业的下游发力了,不过公司却丝毫没有放松电影的制作和创意环节。就在这个月,东方梦工厂在上海举办了“第二届创意头脑峰会”,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讲好故事的成功秘诀”论坛打响头炮,东方梦工厂请来了众多领域的讲故事高手,包括普利策奖得主、托尼奖得主、漫画作家等等。或许这个活动本身就让人看到了一种姿态:东方梦工厂没有坐吃《功夫熊猫》这个老本,他们对于创意和故事依然重视,在致力于开发更多更优质的内容。
东方梦工厂首席创意官梅丽莎·科伯,也是她一手促成了《功夫熊猫》系列的诞生
首席创意官梅丽莎·科伯也提出了她的看法。“《功夫熊猫》确实促进了东方梦工厂的诞生,但是现在这里有很多机会来继续做其他电影,我们对于其他正在做的项目都非常期待。我们有一个很强的团队,8个执行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发展出更多的故事和创意,我们现在也在进行着几个项目,正在做剧本。这是我们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寻找和发展好的故事。”
梅丽莎还补充道,从长远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做电影的人都应该保证故事足够好,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因为如果观众在影院中屡次感到失望,他就会对电影院慢慢失去兴趣。“所以我们不光是很重视我们自己的努力,也重视别人的努力和不同公司之间的互相帮助,因为到最后这些会合力影响中国市场,所有人一起合作并保持信念可以帮助提升整个行业。”
同时他们也透露,《功夫熊猫》系列也许还会有延续下去的可能,但目前他们在酝酿其他的电影,具体项目暂时保密。
打造世界级家庭娱乐公司是最大愿景
与环球合作之后不会改变未来战略
东方梦工厂成立至今已经快五年了,现在梦工场动画又被环球收购,事到如今,这个公司的的职责和愿景有什么变化吗?
当我们抛出这个问题给朱承华的时候,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没有。”
“我们仍然保持着成为中国的世界级家庭娱乐公司的愿景,宗旨就是制作出富有中国元素和文化的作品,并且将作品发布于世界。我觉得这个愿景以后也不会变。家庭娱乐,我们叫它Family Entertainment,我们的野心不局限于电影,我们理解的家庭娱乐始于制作优质的内容,讲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并且有人物跳出电影,成为常青树品牌,成为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从玩具、衣服、商品货物,到实体娱乐、数字内容等,我们希望我们创造出来的故事和人物可以长期的、持续的存在于消费者的生活中,这是我们所指的常青家庭娱乐品牌应该有的样子。”
作为一位本土高管,朱承华将会给东方梦工厂带来一些新的变化,但他也表示公司的最终愿景是打造“国际化的家庭娱乐公司”
作为东方梦工厂第一任来自本土的CEO,朱承华对于中国市场的把握,对于中国消费者心理的了解无疑是他的一大优势。当我们问道这个任命会不会让东方梦工厂更加“本土化”的时候,朱承华坦言公司的确会更加适应中国市场,但是这只是方法,不是目标。“我想强调东方梦工厂想要成为一个有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公司,每一个东方梦工厂的电影都是从一个国际视角来创作的,所以我觉得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成功对于我们来说会是持续重要的。”
他补充道:“我们作为一个公司已经建立起了我们的野心和追求,三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怎样做我们自己的电影并且让电影成功。我很幸运已经有了很好的内容创作团队,我的工作是在商业方面增添更多的洞察和资源,我想要带来更多的商业视角和人脉给中国的电影市场,确保我们有更多商业成功。”
尽管是“商人视角”,但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朱承华也一直在强调衍生品等商业开发部门与内容团队和电影制作部门协同作战的重要性。从《功夫熊猫》开始,这两个团队就一直在紧密合作。制作衍生品的时候会请听取内容团队的意见,电影制作过程中也会请衍生品部门来看片。一切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电影制作人要做的就是触碰到观众,感动到观众,和让它(电影)成为观众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这是一个电影公司可以有的最大的野心了。” 梅丽莎说道。
至于梦工场动画被环球收购,两位都表示这不会对东方梦工厂的战略带来什么影响,他们依然是独立运营,立足于中国。如果说一定有变化,那也是更多有益的方面,他们现在也在探讨日后的合作方式,目前主要涉及的就是发行层面。“我们非常开心能够跟他们的发行团队合作,我们会把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发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平台。”
真正扎根中国土壤
用“混血基因”打破中美文化与消费差异
虽然东方梦工厂的大本营在上海,又拥有了一个本土的CEO,但这并不代表它就已经告别了“水土不服”的现象。不管是在电影的审美上,还是在消费文化和消费习惯上,中美差异是永远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中国电影市场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全世界每一个做电影的人,尤其是好莱坞投资方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摸准中国影市的脉搏。单单就动画片来说吧,奥斯卡最佳动画《头脑特工队》来了,卖不好;北美票房王《海底总动员2》来了,依然卖不好,可见好故事和高品质也不是万金油,梅丽莎也同意这个观点:
“一个电影的成功与否背后有很多因素,有时候不是电影本身,也有关于竞争,比如哪个周末发行的,观众的心情是怎样,营销做得怎样等众多因素。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电影喜好,很难找到一个电影可以在所有国家都很成功。”当然也并不表示东方梦工厂就只是碰运气,至少《功夫熊猫》系列的成功经验已经让他们在中美电影的融合中先行一步。
在面对中美文化和消费差异上,东方梦工厂有着天然优势
“我觉得我们需要更加本土化,这也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电影是在中国创作的,而不是美国,我们的半个创作团队都是中国人,另外一半是美国华裔。我觉得我们的团队构成确保我们的电影有更多的当地文化元素,让我们的电影有更小的风险,更加贴近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观,我们希望我们的电影更加贴近现代中国人。”朱承华说道。
除了上游,在衍生品开发销售以及其他下游业务上,东方梦工厂同样要面对受众差异化的问题。在这方面朱承华有着多年的成功经验,他表示,公司的做法是会根据中国与西方消费习惯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策略,比如在美国如果卖《功夫熊猫3》的DVD可能销量不错,但在中国就要另寻他法,开拓更加受欢迎的领域,比如手机游戏。
“我们确实会更加针对中国消费者的习惯,比如我们和中国最大的手机游戏公司之一网易合作,开发了非常成功的手机游戏业务,这就是我们如何根据中国消费者习惯定制商业模式的最好例子。另外就是中国的电商发展非常好,所以我们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定制了一个功夫熊猫消费品的广告,我们在去年春节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功夫熊猫消费品,并取得了成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都知道在好莱坞,电影票房只占到整个收入的很小一部分,70%以上的利润都来自衍生品,但在中国这个数字倒过来都还要打折扣,这也让许许多多的公司看到了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无限可能。东方梦工厂通过《功夫熊猫3》尝到了甜头,也发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只要IP足够优秀,在中国同样可以开发出非常成熟的衍生品产业链。朱承华在这方面非常有信心。“中国的衍生产业相比美国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觉得总体来说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成熟,更加和世界趋势与时俱进,我相信未来中国在这个领域上也会追赶上世界其他地区。”